谷斗动态

谷斗科技布局生态,赋能制造业“全局优化,决策未来”之力

2025
2025-08-29

让复杂排程不再是难题,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效益提升

作者:未设置

为何传统排产模式难以满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优化需求?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计划排产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订单波动频繁、设备协同复杂的生产环境中,传统人工排产普遍陷入三重困局:计划耗时耗力,异常响应滞后、计划可执行性差。这一问题对各类规模的企业均构成挑战,但中小型企业在推进计划排程升级时面临更显著的障碍:


  • 项目投入成本高、实施周期长,超出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

  • 现有的技术和产品成熟度不足,叠加实施经验欠缺,失败风险显著增加

  • 数据质量要求高、人员要求高、内部管理需提升空间大


这些挑战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无法有效应对诸如车间计划编制时间长,插单、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无法快速响应的现状。


开箱即用的 “作业排程标准产品”


传统算法建模通常将业务规则硬编码在代码中。但不同客户的业务规则差异显著,每次适配都需要定制化修改代码,导致产品难以标准化,企业使用时上手流程繁琐冗长。


谷斗科技的创新在于将易变的业务规则与稳定的核心计算(算法)解耦。其核心方法是构建一个可独立配置规则的业务模型和适配不同规则的算法引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该模型上灵活配置业务规则,无需改动核心代码。这使业务规则如同“积木”一样可插拔、可组合,成功地将专家经验沉淀为可复用、可迭代的规则库,从根本上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6402.jpg


历经数百个项目实践验证,谷斗科技已推出开箱即用的作业排程标准产品。该产品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设备级调度和执行,助力客户在多个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包括:


  • 数据集成管理

  • 物料齐套检查

  • 计划编制与同步

  • 动态响应计划调整

  • 计划结果对比与反馈


谷斗作业排程标准产品,通过以上功能,为企业实现从数据到执行的闭环管理。这不仅带来效率提升,更实现了企业运营效益的提升。


核心功能与优势


开箱即用,快速上线: 产品基于面向业务建模的方法,能快速契合业务现状,有效降低企业总体拥有成本(TCO)。通过预置设备日历、核料规则、计划规则等通用规则库,无需二次开发,企业可通过可视化配置界面快速满足自身需求。


案例:某装备制造厂经过3个月的配置调试,完成一车间部署,将排产耗时从 4 小时缩减至 30分钟,显著提升了生产响应效率。


智能排程,动态响应:系统采用先进的响应式内存计算引擎,能实时监测业务模型中的变量变化,自动解析依赖关系,并触发局部或全局计划重算。这支持企业能够高效编制计划,满足异常快速响应,计划实时动态调整、多场景沙盘模拟等需求。


案例:该装备制造厂设备突发故障时,系统秒级完成计划调整,避免了人工计划模式下,2小时响应时间导致的产线损失,处理计划变动事半功倍。


数据集成,打破孤岛: 系统支持API、数据库、Excel导入三种数据集成方式,无缝对接ERP、MES等应用系统,破除“数据孤岛”。这为构建数字化生态奠定基础,实现了排程计划自动生成与执行反馈的闭环,推动企业数据链路的完善。


案例:某零件制造厂商将标准作业排程产品嵌入自有MES作为计算核心,实现了排程计划自动生成与执行反馈闭环,推动企业数据链路的完善。


图片 1.jpg


赋能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


该产品解决了传统计划排程实施成本高、周期长、适配性低、灵活性差的问题,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同步实现数据治理、效率提升和知识沉淀。


  • 版本支持持续升级,并支持费用抵扣,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


6401.jpg


  • 系统自动校验工单、BOM、库存等核心数据逻辑矛盾和管理缺失,如一码多物,仓库和生产报工更新频率和计划频率不一致等,通过反哺推动企业逐步完善自身数据体系和管理体系。


案例:某设备零部件厂在系统上线3个月,通过系统的反馈校验,改进内部管理流程,提升MES,ERP等输出数据的要求,计划准确提升60%,计划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降低至17分钟,同步带动计划可执行率增长,形成“数据越用越准,计划越用越精”的良性循环。


  • 经过数百个工业项目打磨的成熟产品,用3个月部署周期,帮助中小型工厂节省50%以上的IT资源,实现从Excel人工计划到智能计划的跃迁。


案例:该设备零部件厂通过部署作业排程系统,IT 资源投入比预期节省 60%,将插单响应效率提升 50 倍,降低4%的设备闲置率,缩短2.6%的生产周期,月度减少1%的外协比例,实现计划能力的升级。


  • 系统将“老师傅”的排产经验转化为可复用、可迭代的规则库,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从而将人力资源从繁琐的协调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


案例:某制药厂借此,将计划员新人培训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周,同时基于订单交付率等KPI持续优化模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